有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強調尊重孩子、鼓勵孩子的新觀念橫掃台灣,卻有些人解釋為「少管」或「不管」,以致教出不少「小霸王」、「蠟筆小新」,和自殘或傷人甚至動輒殺人取人性命的青少年。

「以孩子為中心」,的理念已成為縱容惡行的藉口,(對孩子期許更高)一書的作者戴門教授指出其實教育要兼顧敏感度與嚴格的,如果父母有引導、有規範,可以避免孩子身心出狀況。

 

 

家庭心理專家羅絲懞指出,孩子性格發展期教養需要適量維他命N。也就是說父母要能勇於孩子說「NO」,孩子才能學會分辨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綜合專家意見,合理管教,分別為:

一、當父母,不是當朋友 :

當父母第一要事就是不要只想當孩子的朋友,因為「父母」的意義,就是給孩子立下規矩,讓他明白「底線」在哪兒,美國心理學家霍恩指出,孩子需要的是教導他和解決問題的「領袖」,而不是只聽他訴苦哭泣卻束手無策的「朋友」。澳洲親子專家畢德福也說,孩子需要知道「規矩」是什麼,家裡誰「做主」,這樣孩子才能有所依循,在「安全」的感覺中成長。  

二、及早規範 :

孩子從小就要管教,如果小時候不給他定下規矩,長大要管就會遭遇抗拒,管不動也管不住。管教態度要前後一致,尤其要避免和孩子討價還價,否則會讓孩子誤以為規矩與原則都有商量餘地,一旦他們有這樣談判經驗,反而吃定父母,教養當然也成了空談。

三、花時間與孩子相處  :

愛孩子、教養孩子是要和孩子相處。很多父母過分強調親子相處,重「質」就夠了,與兒女相處只是蜻蜓點水打個照面,但當孩子碰到問題需要有人和他談談卻不見父母蹤影。切記問題不等人,相處有品質不能成為藉口,取代孩子希望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心理學教授史坦柏格指出,「較長與父母在一起一般表現都比較好。」

四、控制電子媒體  :

研究發現美國22~34%的年輕受刑人有意識的模仿崇電視看來犯罪技巧。事實上,孩子長期受到來自暴力色情的卡通、電視影集,綜藝節目以至新聞報導等,各種色情、暴力訊息制約,模仿媒體兩性親密行為,青少年學電視主持人低俗用說,殺人而無悔意的實例屢見不鮮。

另一項追蹤12年的研究也發現,大量收視暴力電視節目的人後來犯罪、攻擊性及對子女嚴懲的傾向較高。「在提供性教育方面,流行文化代替了父母、宗教與學校的功能,是現在青少年的一大不幸」史坦柏格概道。

美國心理學家卡倫主張,父母應該規定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和內容,才能避免孩子受影響。美國醫學會建議父母除了監督孩子觀看的電視節目內容,也要將每天觀看的時間限制在2小時內。

五、了解孩子在做什麼 :

孩子在家無人監護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大人不在,孩子確實容易有偏差行為,例如在鄰里街坊間打破窗戶或順手牽羊。而既使大人在家,卻不知道孩子在做什麼,一樣非常危險,有小學生打色情電話,青少年上網下載色情圖片,網上交友被誘離家等等,都是家人在關起門來做的。但是,如果能先安排好孩子的課後活動,並且擅用家人、鄰居、朋友等後援力量支持,既使雙薪家庭一樣可以放心。

六、不要誤解「維護孩子自尊心」的真意  :

真正的「肯定個人自尊」,應來自他真的達成某些挑戰,而不是凡是必讚美。少棒隊員未盡外野職守,既使隊伍拿名次,他仍不能共享光榮。戴門教授認為很多父母動輒把孩子當星星捧上天,使得『維護孩子自尊』一詞失去真正的意義。

美國父親協會宏恩指出,太受保護的孩子無法自己解決問題。有些父母爲了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以致過分呵護孩子,既是孩子沒特別努力也大聲讚賞,反而使得孩子缺乏從錯誤與挫折中學習如何處理困難與自己情緒的機會。

 

 

 

 

 

 下一篇文章 : 教養十大方法    

 

 

 

關閉 本視窗可返回 親職教育